1.歷史沿革
中醫骨傷科是我院最早開設的特色專科之一。早在五十年代,即由江南名醫、中醫骨傷科祖傳名家朱普生先生創建。自科室建立以來,一直深受廣大常武地區及周邊市縣患者的信賴,在群眾中享有較高的聲譽。中醫骨傷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特色,以中醫手法、內外固定、中藥辨證施治的同時,融入了西醫、中西醫結合等多種診治手段,治療各種骨、關節疾病,療效卓著。中醫骨傷科現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省級示范重點中醫專科、常州市重點學科,是我院多年來始終保持特色優勢的重點科室。
2.科室規模
科室現有急診、門診、病區、骨科專科實驗室及教研室,下設關節、脊柱、創傷、運動醫學、骨病、手外六個亞專科,開放床位205張,年門診量近5萬人次,年均收住患者7500人次,手術5000余臺,其中三四級手術占比約58.16%。科室設備齊全,除《中醫醫院科室建設與管理指南》中要求的常規設備外,還配備了關節鏡系統3套,脊柱微創系統2套,C臂機4臺,術中顯微設備1臺。
3.人員情況
科室在職醫師44名,高級職稱占54.54%,醫學博士13名,碩士17名,碩士生導師5名,朱氏骨傷傳承人4名,江蘇省名中醫1人,市名中醫1人,省“333”工程培養人才2人,市“831”人才1人,常州市衛計委領軍人才1名,拔尖人才2名。
4.診療范圍
各種骨折、骨關節炎、脊柱疾病等。
5.專科特色
科室醫教研協同發展,圍繞專科建設“八個一”和“五個專”,做濃中醫,做強西醫,做實中西醫結合。朱氏傷科傳人不斷總結先賢診療經驗,在針灸治傷,手法整骨療傷等方面較為完整地繼承和發揚了朱氏骨傷的傳統特色,開發了萬傷合劑、健骨合劑、和傷合劑、金傷通絡膏,銀傷涼絡膏,黃藥消腫水,一泡了足浴方等。特別是近十年,注重對青年人的培養,形成老中青傳幫帶,注重中醫手法、內外固定、中藥辨證施治、衷中參西,自成一體。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特色的同時,融入了西醫、中西醫結合等多種診治手段,治療各種骨、關節創傷性、軟組織疾病,療效卓著。逐步在髖、膝、肩等各類關節置換翻修術及脊柱微創手術上形成了技術優勢。其中髖關節表面置換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關節翻修,關節置換,肩關節鏡技術,交叉韌帶重建,脊柱手術等技術在我市處領先地位。率先在全市開展微創骨科手術,包括內窺鏡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關節鏡治療膝、肩疾病,進一步提高了骨傷科在區域的影響力。
6.科研成果
近年來,科室先后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市廳級課題9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論文18篇,中華級論文2篇,出版專著6本,申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新技術引進獎2項,核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5項。
7.PI介紹
瞿玉興,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關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關節專委會常委,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體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骨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脊柱脊髓學組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中西醫結合關節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華裔骨科學會關節外科分會理事、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脊柱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白求恩骨科ERAS聯盟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儀器儀表學會智能醫療器械與裝備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常州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矯形外科雜志常務編委,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瞿玉興主任多年來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技術全面。在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創傷外科等方面均有較深的造詣。近3年主持開展了新技術:ERAS在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年均完成關節置換手術300臺,完成關節鏡手術150臺,各類脊柱手術100余臺。在省內骨科領域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近年來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項,發表SCI論文5篇,主編論著2本,專利3項,指導研究生畢業6人次。